了不起的ldquo武大郎rdquo

说起武大郎,一准想起潘金莲。

记得当年在武大读书,遇到华科同学,呆板的工科男也会开一句玩笑,武大郎来了!说完自个儿呵呵笑。

那年头,武大郎就是一句笑话,听着总有些不爽。你老把咱跟“卖炊饼的三寸丁谷树皮”扯一起干嘛?

只怪当时,李晓红还没到武大当校长,著名的“武大郎新解”尚未抛出。

新解如下:

民间有人送我们一个外号,叫“武大郎”,我认为这个外号我们也不必拒绝。我们不仅有《水浒》中那个“武大郎”的朴实敦厚,更有一股“我有凌云志,翱翔天地间”的牛气和派头。来吧!努力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武大郎”!

1

“武大郎”凭什么?

言归正传,今天就是想撇开潘金莲,严肃地说说“武大郎”。

起因是一群功成名就的“武大郎”,刚刚凑了多亿,要带着母校所在的城市飞得更高。

这几天,一场“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大学专场活动”,武大校友企业家与武汉市相关合作单位一口气签约46个项目,投资金额.7亿元,都是具体项目!泰康集团签约项目亿元,融创中国签约项目亿元,小米科技签约项目近亿元。

他们背后,是当今叱咤商海、长袖善舞的杰出武大校友,一个个顶天立地的“武大郎”。

实话说,当年流行的“学在华科、玩在武大、爱在华师、吃在水院”,宝哥差点当真。

华科学风严谨有名,单调的校园处处可见默默无闻的学霸。华师的校园女生太多,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需要外援。武水的食堂,宝哥多次尝试,名不虚传。

武大这座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校园,在每年三四月樱花盛开期间美到极致,全国恐怕没有哪个学校能与之比美。初入校园,眼花缭乱,感受确实“好玩”。

武汉大学正门摄影:珞印工作室

与华科的严谨细致相比,武大学生多“自由散漫”,行事不拘一格。

四年求学经历,对自由感受最深。曾记得,上铺的兄弟爱睡懒觉,几乎每天都要迟到。曾记得,湖滨宿舍的大门凌晨后还是可以进的。

武大一名资深教授曾说,武大最大的特点是包容并蓄,她可以培养出杰出精英,也会养出一批懒汉。

天高任鸟飞,尽情去翱翔。老师们在学术上保持了非常强的自由主义,他们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和空间。

正是这种自由开放的氛围,给武大学子打上了深深烙印,不守陈规,敢想敢试,敢拼敢闯。

雷军,坚持不懈的连续创业者,40岁复出创办小米科技,震动江湖。他与武大图书馆里那本《硅谷之火》,已是广为知晓的励志故事。风口上的雷布斯,一直高调带着“武大郎”的标签在飞。

这个夏天,除了炎热的天气,没人比孙宏斌和王健林的“二人转”更热。持续霸屏的融创中国,怕是没多少人不知道了。闹出这大动静的孙宏斌,宝哥没料到他也是武大校友。

用20年将泰康的管理资产做到1万亿的陈东升,从一名编外记者打拼到湖北首富的阎志,掌舵六家上市公司身兼村长与博导热心公益的艾路明……

“武大郎”们无不是在各自的行业特立独行,经历大风大浪,赌得起身家,玩得转资本,闹得风生水起。

2

“武大郎”与“华科男”

华科与武大,同城双星,难免相爱相杀。

在武汉,华科的风头毫不逊于武大。这些年,光谷热力十足,成为武汉最靓的名片,一线城市回流人才,第一选择多是光谷。年,就是华科大的黄德修教授首倡建设“武汉-中国光谷”。

华科之于光谷,就像斯坦福之于硅谷。光谷所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正成为助推武汉转型蝶变的重要力量。一所高校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少有如华科这般重要。

“华科男”,早已声名远扬。“   

  宝哥曾以为,一山不容二虎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譬如“武大郎”和“华科男”,想杀大于相爱。万万没想到,今天七夕,他们公然喊话:示!爱!了!

武大:你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糖,从包装到夹心

华中科技大学华科:你是我读过最有趣的书,从序言到结尾

武汉大学网友补刀:“请问我科到你大看樱花要门票么?”

今日话题

“武大郎”,“华科男”们,

为大武汉发展拼了!

地大、理工大、华师、华农、财大

你们的杰出校友在哪里?

欢迎留言“晒校友”!

湖北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unaht.com/xyly/9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