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身上有白斑但是不明显会是白癜风吗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yinanzazheng/49494.shtml
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的《地球脉动》系列制片人大卫·艾登堡(DavidAttenborough)曾说:“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是视觉之美最大的源泉,是智慧兴趣最大的源泉。”如今我们虽依旧只能活在自己的脚步之间,但也可借摄影机之眼看到这个美丽星球的更多面。纪录电影用画面诉说着生态环境的神秘与伤痕、生命世界的壮美与卑微、地球母亲的爱与哀愁。
4月的最后一周,便利店带来环保月主题的最后一篇内容,通过环保纪录片的镜头,将目光聚焦到除过人类以外的地球生灵。
难以忽视的真相
AnInconvenientTruth()
《难以忽视的真相》将政治议题与环境议题进行结合,记录了作为环保专家、世界公民、政客等多重身份的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身上。他的现场演讲贯穿了96分钟的片长,在政治宣传与环保解说等频道之间不断切换。
影片阐述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正在不断恶化,但这些耳熟能详的概念却又不造成任何显见的现实危机;强调科学理论和大众传播之间的信息误差,科学与政治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大众接受的信息经过筛选过滤,本应抱有探究科学奥秘的科学家在名利间摇摆不定……人们陷入一种立场的选择,持续寻找发展和可持续之间的平衡点是永久课题。
第十一个小时
The11thHour()
在《the11thHour》中《远古阳光的最后时刻》一书作者托恩·哈帝曼(THOMHARTMANN,Author.TheLastofAncientSunlight)说:“这个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也不在于二氧化碳过多,也不在于全球气候变暖,也不是垃圾问题,这些都只是问题的现象,问题在于我们的思考方式,这个问题的基本是文化的问题,这个病的根本在于我们的文化。”
《第十一个小时》全片旨在厘清一个基本事实——“抛开人类生存与否,环境自身是可以自救的。亟待我们拯救的不是地球,只是我们自己。”影片以三段式结构展开——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起源?问题如何解决?并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出镜访谈,50位全球顶尖的科学家、思想家和领导者一一道出了问题的答案,并告知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一切,拯救人类自己于水火之中。
海豚湾
TheCove()
谁也没想到,日本和歌山县一个景色优美的太地渔村,竟是残酷嗜血的海豚湾。每年,数以万计的海豚经过这片海域,渔民们将海豚驱赶到靠近岸边的一个地方,以海豚侵蚀捕鱼业等为名将大批海豚残忍屠杀。这些被政府及相关组织所隐瞒的暴行,被路易·皮斯霍斯及其摄制组以满腔愤怒所记录并揭示,公之于众的真相弗如一颗重磅炸弹,炸碎了人类的麻木与沉默。那只在岸边翻滚的、伤痕累累的小海豚让很多观众难以忘怀,当然也记住了那片血色弥漫的、充满屠戮的海豚湾。
日本和歌山县太地,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小渔村,然而这里却常年上演着惨无人道的一幕。每年,数以万计的海豚经过这片海域,他们的旅程却在太地戛然而止。渔民们将海豚驱赶到靠近岸边的一个地方,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豚训练师挑选合适的对象,剩下的大批海豚则被渔民毫无理由地赶尽杀绝。这些屠杀,这些罪行,因为种种利益而被政府和相关组织所隐瞒。
家园
Home()
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地球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
导演扬恩?亚瑟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拍成此片。本片素材长达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名员工。从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从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从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深圳的工业城镇。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现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急的现状。明天并不遥远,但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未来?
愚昧年代
TheAgeofStupid()
这部混合纪录、动画、戏剧、科幻等元素的纪录片《愚昧年代》,通过一位年迈的档案保管员皮特·波斯尔思韦特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这位生活在的已被摧毁的未来世界中的老人,翻看公元年以前影像资料的悲哀和悔恨。现在所有的陨落,其实是人类在公元以前所累积的恶果。
这部描绘全球变暖带给地球致命灾难甚至毁灭的科幻色彩纪录片,根据主流科学的预测所建构。电影制作资金全部由募捐得来,它向我们敲响了意义深刻的警钟,人类本有机会拯救自己,然而却没有做到。面对即将灭亡的地球,人类难道一点都不曾在乎过?
人类
Human()
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足以撼动心灵的故事。法国知名的摄影师YannArthus-Bertrand就用了3年的时间,走访全球60个国家,让2,位不同肤色、种族、性别的人,在镜头前诉说自己的故事。由乌克兰的自由战士、马里的农民,到美国的死囚,各人的故事集结成一部纪录片《HUMAN》。
纪录片中,受访者只站在纯黑色的背景中细诉自己的故事,没有花巧的剪接,甚至不多赘述受访者的身份。每个人自身的经历,足以为观众带来震撼。
地球之盐
LeseldelaTerre()
Sebasti?o出生在40年代的巴西。在60年代,和妻子移居欧洲,他放弃了在英国世界银行的高薪工作,一切归零后,去往巴黎从事专职摄影。
他的足迹开始遍布全球:拉美、非洲、中东……一个拍摄项目往往耗时数年,他远离家人,与当地人吃住在一起,如此这番,仿佛才能拍出最接近本真的作品。从那些被拍摄的对象的眼睛里看不到疑虑和厌恶,是一种最自然的呈现。80年代,他走到非洲,在埃塞俄比亚、马里,看到那些被饥荒干旱折磨的人民,生病与死亡等同,脱水、干枯的人体,生命如同枯草、槁木。
洪水泛滥之前
BeforetheFlood()
十年之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再次为环保发声。《洪水泛滥之前》于年底首播,延续《第十一个小时》的议题。影片以荷兰画家博斯的作品《尘世乐园》开篇,这是莱昂纳多所分享的人生中“第一个视觉记忆”,画作分为天堂、人间、地狱三个部分:从天堂伊始,饱含宗教寓意的创世图景里充满了宁静与祥和;人间则遍目是繁茂的欲望与诱惑;直到地狱,预告着人类极度纵欲以后,终将堕入象征毁灭的黑色河流。
镜头跟随作为联合国大使的莱昂纳多游走世界各地考察,积极地探讨了人类生存、能源利用、地球暖化等问题。他平静地讲述着气候变化的始终,以更加广阔、深邃的警示呼吁着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
*本文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豆瓣,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也成为“环保”的开端。将近六十年的环保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人类被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冲昏双眼,能源消耗和垃圾增长的速率成指数上涨,究其根源,社会发展的合理性需要每个人深思。就像阿尔·戈尔说到的解决途径:Citybycity,peoplebypeople.这是一件道阻且长的重任,需要每个地球公民的参与。
如果你对环保月的其他内容感兴趣,可在以下推荐阅读中进行了解。
往期回顾
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