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财富积累福报的智慧佛教经济观

编者按

本文是索达吉堪布在中央财经大学所做的一场演讲,分享佛教的经济观,全面讲解了佛教对财富本身以及如何追求财富的看法。

索达吉堪布在中央财经大学的开示

演讲正文如下:

很高兴来到中央财经大学,与诸位分享精神财富。

我对学问很有兴趣,看到你们也是这样渴求知识和智慧,我非常欢喜。经济学不是我的专业,我的专业是佛学——自己一生大多数时间用在这上面了。以佛教的眼光来审视经济学很有意思,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更有必要。

可能很多同学都会疑惑:佛教要求看破红尘,而红尘中的人讲求发展和进步,难道这二者不相违吗?

认为相违,是对佛教缺乏了解。受电影、电视以及媒体的影响,现在一提出家人,大家脑海中就会浮现一幅抛家舍业、到寺院独修苦行的僧人形象。这是不是佛教?是佛教,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佛教要宽泛得多,它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行为,当然,也有对经济的分析。

把你的财富分作四份

佛经里有一种教导,它让我们把所得的财富分作四份:一份自己用;一份投资或经营企业用;一份存起来;还有一份要作慈善用,救济贫困的人。

如果有人想参考这种分配方式,那你赚了万,可以取出25万用于生活和饮食;25万投资运营企业;25万存起来,以备经济危机等不时之需;此外,你还应拿出25万为社会做贡献。当然,这只是大概的分法。

今天的社会有不少富翁,他们有财富,但理念很陈旧,挣钱、挣钱、为自己挣钱,结果到死的那天,也没做一丁点慈善或扶贫事业。这种现象很多。而我认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这样度过一生是可悲的,赚钱是辛苦,但你从社会里赚到钱,却不想着回馈社会,是说不过去的。

因此,在经济活动中,慈善理念不可或缺。

中国的慈善事业比较落后。据年中华慈善总会一份报告称:“每年收到的捐赠大约75%来自中国以外,15%来自中国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中国的企业捐款少得可怜,“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慈善捐赠。”年中国的人均捐款是0.92元,而据另外一份资料说,美国中低收入家庭每年的慈善捐赠,占其可支配收入的4.7%。

开头就讲慈善,是因为在佛教的认识里,即使是讲经济,也不是纯粹在说外在财富,而更多会强调内在财富。

内在财富更重要

年,缅甸总理的经济顾问舒马赫先生提出了“佛教经济学”一词,他的同名文章发表在年的《亚洲:一本手册》中。他在很多文章里都告诉人们:经济活动,应该追求简单和量入为出,并懂得用财富饶益社会。他的作品主要依据南传佛教巴利三藏的教义,现在在国际上很有影响。

这种经济观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真正教导我们如何运用经济为人类带来快乐,而不是一味地积累财富。

我去过一些财经大学,也知道老师同学们研究最多的是外在财富,比如,宏观经济讲国民经济总值、总供给和总需求,微观经济探讨个体的经济活动,这些我常常听到。但我很少听到有人   佛医堂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可到达佛医堂流通处微店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unaht.com/xyzz/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