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立伟
编辑
赵成
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正在挤压合资车企的市场份额,而在韩系车节节败退之后,日系品牌也正在面临中国市场最严峻的考验。
据乘联会数据统计,年,日系车在华零售约万辆,同比下降9.9%,销量份额更连续3年下滑,跌至17%,突破历史最低点。
“这在史上极为罕见,但并不意外。”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小型车一直是日系品牌的销量担当,而今随着比亚迪秦、海豚等一系列更具产品及价格竞争力车型的冲击,这一细分市场正逐步被自主品牌占据,加上日系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转型过慢,也给了竞争车企更多时机。
事实上,日系品牌不仅在A0级、A级车市场受到挤压,在B级轿车领域也遭遇明显下滑。
来自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年,丰田、本田、日产合资公司旗下的凯美瑞、亚洲龙、雅阁、英仕派、天籁同比分别下降10.39%、23.48%、22.44%、25.14%、39.89%。这一表现与该细分市场同比6%的增势形成鲜明对比。
01失守B级车,收缩“小型车”
企业公开数据显示,除一汽丰田呈现微增之外,年,所有日系主流车企销量集体下滑,包括定位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也未能抵御这一趋势。
其中,丰田中国全年新车销量辆,同比下滑1.7%,这也是丰田在华连续第二年销量下跌。本田中国全年累计销量辆,同比降幅超10%。马自达基本盘较低,且仅剩长安马自达一家合资企业,全年销量辆,同比下滑14.77%。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累计销量为辆,比年减少25.12万辆,在日系品牌中同比降幅最大,高达24%。
图/网络
具体到合资车企,丰田系中,一汽丰田国产新车零售80万辆,同比增长4.1%;广汽丰田销量95万辆,同比下滑5.47%;雷克萨斯销量18.1万辆,同比下滑1.4%。
本田系,广汽本田销量64.05万辆,同比下滑13.66%;东风本田销量60.48万辆,同比下滑8.54%。
东风日产(含东风英菲尼迪、启辰)整体销量辆,同比下滑21.53%。
对此,崔东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日系品牌在与自主品牌的竞争中,优势被逐步追平甚至赶超,尤其在中低端消费市场,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以及价格、配置等方面都占有明显优势。
事实上,这也是丰田被迫“淡化”小型车战略,以及日系车集体失守B级车的主要原因。
据乘联会公开数据显示,年,A0级轿车累计零售86万辆,同比增长51%,而这一细分市场几乎全被自主品牌“包圆”,广汽丰田旗下同级别车型志炫甚至已经悄悄停产。
而A级轿车市场虽然仍手握万辆的累计销量,但同比下滑8%,叠加比亚迪、吉利等劲敌强攻,曾经的A级车常青树——卡罗拉、雷凌、轩逸也纷纷出现下滑。
据第三方提供的统计数据,年,这三款车的终端累计销量分别为17.57万辆、11.29万辆、37.34万辆,同比下降31.6%、44.3%、10.1%。
“和一汽丰田还在试图保一下卡罗拉不同,广汽丰田其实已经基本放弃小型车,目前雷凌也做了减产,只根据市场需求排产各别配置的车型。原因很简单,价格上根本打不过自主,基本上卖一辆赔一辆。”一位接近广汽丰田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
反观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旗下定位A+级车型的思域和型格,凭借差异化竞争反而收获了总体销量比肩卡罗拉、雷凌的总量,分别同比增长15.78%和45.58%。
而在B级车市场,日系合资企业却没有例外,集体下滑。
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年,丰田、本田、日产合资公司旗下的凯美瑞、亚洲龙、雅阁、英仕派、天籁终端销量分别约为22.5万辆、8.9万辆、17.3万辆、5.7万辆、8.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39%、23.48%、22.44%、25.14%、39.89%。
这一表现与该细分市场同比6%的增势形成鲜明对比。
02稳住燃油车,C级车补位
尽管年遭遇大面积下滑,日系品牌继续在华深耕的决心却未动摇,摆在他们眼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年如何止跌企稳。
显然,避开目前自主品牌集中领域,向上寻找增量,同时牢牢稳住燃油车基盘优势,已经成为各主流日系车企的共识。
年开局,东风日产以一款定位中大型SUV的探陆率先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