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赏析I人文地理学进展定性研究方法

本期导读

本文综述并探讨了民族志方法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特点。对于希望了解如何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社会生活研究的地理学者们,采用民族志方法是一种普遍的选择。因此,文献作者在该报告中提出了四个问题:1)地理学家如何进行可靠的民族志研究?2)展示现场访谈经验有什么意义?3)民族志方法和访谈工作有什么联系?4)民族志方法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有何不利之处?

更多细节,敬请了解报告原文:

HitchingsR,LathamA.().QualitativemethodsII:Onthepresentationof‘geographicalethnography.ProgressinHumanGeography,44(5),–.

Doi:10./

01引言

在前一份报告中,文献作者指出,其收集的定性地理研究领域的篇代表文献中,访谈方法是最流行的定性方法。在本文中,作者转向第二种最常见的方法——民族志。在探讨这类方法的过程中,作者参考了明确使用了“民族志方法”获取数据的论文以及明显寻求超越对受访者谈话的非文本分析撰写的论文,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争辩“民族志”这一概念的内涵,而是探讨地理学如何认定自己作为一名利用地理民族志开展研究的学者。

图1民族志研究的定义

五分之二的样本论文(80篇)包含了“民族志”这一关键词,研究的内容包罗万象,比如:Kelsey等人通过折扣超市商品的研究质疑英国的紧缩政策;Richardson等人通过对喝茶方式与英国囚犯进行访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Schurr等人与男同性恋讨论他们关于代孕妈妈的看法。与以往坚持清晰的流程和保持个人距离的学者相比,上述的研究人员将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比如说,Herbert和Crang等人就认为民族志方法将在地理学研究中进一步衰退。但无可否认的是,上述研究从新奇感和切入点来看,还是很有趣的嘛!如今,许多地理学家就被民族志方法带来的沉浸式承诺所吸引。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地理民族志”是什么?如果Madden等人认为民族志已经从人类学研究中独立出来是正确的,已经成为超越人类学研究出现在其他学科研究中,那么民族志是如何变异并适应学科的呢?文献的后续的工作就展示了这一点。

02民族志实现权威的两种路径

在上一篇综述中(定性方法研究报告I)讨论了定性地理学家没有一套稳定的、普遍接受的规则来决定一个给定的经验性解释是否可信。在自反性社会科学中,实践者清楚地意识到每个研究地点都有其独特的挑战,因此研究者有责任说明他们为什么会像以前那样组织他们的研究。那么,我们的“地理民族志学者”如何建立他们的权威呢?在这里,作者们发现了一个分水岭,即:在那些去了更遥远的地方的人和那些离家更近的人之间。对于前一组人来说,总的工作时间通常提供了他们获得权威的途径,尽管这很少是一个公开的论点。一般来说,这是以月和年来表示的,在那些以这种方式援引持续时间的论文中,该领域的总时间从未低于六个月,一般是平均两年左右的时间。例如,Grant等人在中国西藏进行了17个月的工作,Clark等人花了两年时间探索尼泊尔村民如何使用水资源,Naylor对墨西哥咖啡合作社和“公平贸易”产品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研究,Cook对约旦橄榄油生产商进行了15个月的研究。有些学者在研究地待的时间要长得多,这是他们与所选研究地保持联系的必要部分。尽管他们肯定需要一些喘息的时间,但这里的假设是,这些学者正在做任何必要的事情来理解他们的研究主题——从字面上说,他们真正的进入到研究地,是在实地思考。

图2遥远距离的田野调查更具优势

与之相对比的是,没有研究地旅行的人更倾向于描述具体的数据收集事件。例如,Taylor和Carter详细说明了他们如何在参加临床会议和咨询的同时,进行水上会议的日常观察和摄影,以了解海豚疗法;Roelofsen和Minca参加了50场Airbnb活动——要么欢迎客人,要么受到其他人的欢迎——以了解这些社交互动是如何进行的。作者发现,在离家较近的研究中,只有三个案例援引了总的实地调查时间,而且这比在更远的研究中做得更精确:Hall在各种情况下进行了小时的民族学研究,以了解经济困难时期对曼彻斯特家庭的影响,Robertson和Duff在心理健康支持小组和法庭等场所进行了小时的民族志研究,以了解澳大利亚的“家庭聚集”。

据推测,这些事件涉及的数据收集比那些冒险到更远地方的人收集的数据更为集中。不管怎样,在作者收集的样本中,权威都是通过两条截然不同的途径来实现的。那些长途跋涉到实地考察地点的人以一种相对宽松的方式提出数据收集,他们援引了整个实地考察的持续时间,这是基于文化理解通常是一个缓慢的参与过程来实现的假设。对于那些迄今为止没有旅行的人来说,记录特定的活动和事件是必须的,这样读者就能够更好地想象所涉及的社会场景,并相应地评估所呈现的结果。令人怀疑的是,两种不同的研究和报告方式(更远旅行和就近旅行的)本身是否可以更具流动性。学者是否可以更经常地在本地国家采取更具沉浸感的方法?下文作者介绍了一些旅行者是否可以更多地说明哪些策略最适合他们。

03“魔力时刻”——小品

当民族志材料出现在论文中时,通常是以vignette(编辑注:称为“小品”,可以理解为袖珍的民族志)的形式呈现,随后文献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研究表明vignette撰写这一趋势。文献作者本人对于这些“小品”的形式非常赞同,因为他们通常能吸引读者,使得地理民族志研究引人入胜。值得一提的是,“小品”作为文章的小插曲往往有效地充当了“神奇的民族志时刻”,因为论文的关键主题在实地调查中得以完美实现。这与之前的实际研究的自反性描述并不十分吻合(同样也有两个例外,见原文)。取而代之的是,其目的往往是直接从小插曲跳到分析中去,这样深入研究背后的故事反而让人觉得像是阻碍论文节奏的恼人刹车。当然,小插曲蕴含更多的信息,他们能传达出实地调查是如何进行的。当工作假设突然受到质疑时,它们可以说明数据收集过程中的转折点等。

作者在筛选样本时,提取了一些有用的民族志建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unaht.com/xyly/7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