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和他的女儿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做客《风云际会—G20杨澜访谈录》电视节目,在节目中,父女二人分享了彼此对新希望在全球联动发展中的独到见解。那么,两代掌门人的世界有何不同?他们又是如何理解“走出去”的新希望呢?一看见分晓。
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耕耘农业领域三十余年。创建于年的新希望集团,目前已在30个国家,通过自建、并购、合作等方式,投资了50余家企业,一张遍布全球的农牧业网络正在不断延伸。刘永好的企业“走出去”有将近2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联动式发展当中,他以一个中国企业家的眼光和格局,与大家交流“走出去”的心得和体会,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历程。
刘永好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大概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改革开放初期,一批浙江特别是温州的一些小商人开始走出去,但走出去的时候比较难,钱也不多,很多时候还是通过一种叫做投亲靠友的方式走出去。基本都是开餐馆、小卖铺。
第二个阶段:就是过去这十年,以央企国企为首的一批大企业开始走出去,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格局,有的进行资源的并购,有的进行技术的探索,有的进行制造业的收购。
今天应该说中国的走出去进入第三个阶段。首先,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思路,同时提出新的丝绸之路,鼓励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中国的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包括大型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联合起来走出去,迎接一个更加开放的全球市场。
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中国的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也包括大型的企业,也包括我们的民营企业,我们联合,去迎接一个更加开放的全球市场。在访谈中,主持人问到:您觉得您跟刘畅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刘永好说:“我跟刘畅最大的区别在于刘畅有一个有钱的父亲,而我没有。她比较早的就可以出国留学,她就可以周游列国,她就可以比较开放,她就可以接受比较时尚的元素,而这些我都没有,所以说我羡慕她……”
刘畅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年出生的刘畅,16岁赴美学习,22岁回国,先后在新希望乳业、新希望房地产公司任职。在10年时间里她一步步磨炼,从基层做起,逐步成为执掌公司的董事长。作为一个80后企业家,刘畅认为,任何国际化要从信任开始,要从了解和理解开始。
大家能够去欣赏同样的音乐,甚至能够去吃同样的东西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达成了最基本的一些共识,反过来讲,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用这样一种开放的态度,去拥抱别人的文化。实现全球产品的互联互通,只是中国企业布局全球的第一步,而随着开放发展的大趋势,更多的中国企业迈出国门,从产品到产业再到资本,在更大范围、更大空间里配置资源。
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捷径。然而并购之后的资源整合,尤其是团队的文化融合,则是决定并购是否能最终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中国企业面临的首要挑战,是跨文化、跨地域进行资源整合的人才挑战。
全球化时代和互联网信息的经济背景之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不仅是中国企业的财富,也是世界商业文明的一笔财富。
(来源:《风云际会—G20杨澜访谈录》节目)
相关链接■刘畅独掌新希望一个月创出18亿新成绩
■聚焦|刘畅上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后烧出的又一把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