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遨游大海,我有独特的呼吸技巧玉米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欢迎收听玉米熊放学小报,今天是年4月12日星期一,这里是玉米实验室。

海豚:遨游大海,我有独特的呼吸技巧

大家好,我是热爱海洋的二十二。

在生命演化过程中,幸存下来的动物们往往都具备了与环境相适应的身体构造。搏击长空的鸟类有强健的翅膀;驰骋大地的兽群有发达的肢体;遨游深海的鱼类有呼吸的鱼鳃。而海豚等鲸类作为定居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并没有鱼鳃。那么,它们在水中时,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呼吸技巧呢?

当然有,这个呼吸技巧就是:在水下不呼吸,浮出水面猛呼吸。科学家们之前就已经发现,鲸类演化出的呼吸系统并不仅仅是将呼吸孔移到头顶那么简单,与人类等陆生哺乳动物不同,鲸类的肺在水下几乎并不交换空气,这是由于水下大气压强很大,肺泡被压缩所致。与之匹配的是,鲸鱼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红蛋白含量均比较高,大量氧气可以直接存在肌肉中。

近日,科学家们又发现,除了演化出更加适应海洋的身体结构外,海豚还能够有计划地调整呼吸频率,以适应自己潜水的时间。

科研人员训练了三只雄性瓶鼻海豚(Tursiopstruncatus),它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指令屏息不同时间。科学家们发现,当海豚开始屏息时,他们的心率将立刻降低,而且屏息时间越长,海豚的心率降低得越快。

这样的机制能够帮助海豚有计划的控制潜水时间。一方面,心率降低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氧气;另一方面,心率降低还能够防止“减压病”的出现。

减压病是指人类等哺乳动物在水中迅速上浮,体外压强下降过快,溶解在机体中的氮气来不及随呼吸排出体外,在组织和血液中形成气泡。气泡的膨胀会导致组织损伤或者栓塞,可能导致肌肉、关节剧烈疼痛,严重可能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对人类而言,防止减压病的手段主要为严格控制水中上浮速度、控制潜水时间和深度,避免气泡的形成。

海豚等鲸类虽然也用肺进行呼吸,但是却很少因快速上浮而罹患减压病。新发现进一步诠释了海豚呼吸系统的运作原理:海豚可以通过调整心率减少被输送到肺部的血液,进一步避免了氮气的吸收,也就能有效避免“减压病”的发生。

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要降低海洋噪音:突然的噪音将使海豚受到惊吓,打乱海豚原计划的呼吸节奏,迫使海豚快速升潜,若海豚无法及时调整体内气体膨胀速度,将增大海豚罹患减压病的几率。

海豚可以说是人类最喜欢的海洋生灵之一,近年来因为海洋污染、人类活动等原因活动范围越来越小。人类或许是星球最有智慧的生物,但还远远谈不上是星球的主宰。面对海豚这种“漂泊四海”的哺乳动物,我们仍需探寻共同安全共享海洋资源的相处之道。

这里是玉米实验室,每天一张放学小报。

少年轻科普系列丛书,各大电商平台均有销售

小电影海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unaht.com/xyjt/7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