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创投,这家技术派VC如何在VR无人

在这个夏天的“资本寒冬”中,除了千方百计找钱的创业者以外,投资人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最近,虎嗅采访了美国高通业务拓展副总裁,兼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

沈劲认为“资本寒冬”恰恰是技术派VC的机会。中国不理智的资本很容易造成某个领域、某个热门企业过热,对整个行业带来不良的影响。而高通的技术派投资,倾向于挖掘可以解决某领域核心技术问题的创业团队。

从去年开始,高通将投资逻辑从移动互联网转向了前沿科技。对于前沿科技的几个热门领域,VR/AR、无人机、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家居等,沈劲为我们分享了高通对这些行业的判断,以及为何这些行业不会像可穿戴设备仅成为一时的风口的原因。

以下内容为虎嗅采访沈劲实录整编。

开场让我们说说“天气”吧

沈劲:我们通常在资本寒冬的时候反而觉得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我们最怕的就是投资人不理智,一窝蜂的现象,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说价格提升了,还有一些是资本反而成了一个破坏力。在智能硬件方面我自己觉得资本的破坏力必须受到重视,因为赢者通吃的现象不太会发生。互联网比较容易造成赢者通吃,只要有手机下载一个应用就行了,大家都要用这个应用,而且会有雪球的效应。

但对于智能硬件、前沿科技,互联网、IoT来讲,资本的聚集力量没有那么重要,反而我们要警惕的是破坏力,资本的破坏力量就是资本驱利,一旦有一个公司做得不太好的时候,突然就撤了,撤了以后,软件公司有的时候还能自己淌过去,硬件公司因为有更多的投入,维系的成本稍微高一点,突然资金链断了它就死了。所以资本一窝蜂的现象,对做硬件的公司是有破坏力的。

VC是否聚焦及是否有自己的逻辑将显得特别重要

沈劲:其实如果看我们从年到年的回报,以及在这里有没有产生独角兽公司,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比我们说的机会主义的运营模式要好,当然也有几家非常顶尖的VC也是做得很好的。

我们投了这么二三十家公司,这里面也有三家是十亿美金以上的公司,有小米、中科创达,还有网秦,当时我们退出的时候估值也到过10亿美金。成功率是比较高的,整体的财务回报也是比较高的。

这是以前的阶段。现阶段,这种聚焦的方法和有自己投资逻辑的方法显得很重要。

因为现在突然之间投资人增加了好几倍,很多人都是属于机会主义者,谁抢得到热点,比如说直播一下子热了,大家都进去你抢一个、我抢一个,以前团购的时候也这样抢过。今天我们称之为机会主义,不是贬义,有时候我们也会用这样的思维模式去做一些案子,我们不是%都按照一条强力的、主观的主导思路去走的。

有的时候我们碰到了一个案子,时机、团队各方面都不错,也能够看得见退出,我们也会做,大方向也在这个圈子里。但这种在投资的数量上占的比较少。枪打出去,那个时候猎物多,总能扫到几个,现在猎人多了猎物少了,你得要瞄准,要有自己的方法了。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投资,像我们这样的投资的思维是更好的,否则的话我们真的也没办法和那么多的投资人竞争。

作为一家有深厚产业背景的VC,高通目前秉持的投资逻辑是?

沈劲:我们从年到年用了这样一种投资逻辑:我们称之为“移动互联网”。

√大家通常会说高通是做芯片的,但实际上我们半导体方向投的不多;

√我们会投与手机相关的,比如小米;我们对UI很重视,所以投了浏览器(海豚浏览器)、语音交互(云知声)、触摸交互(触宝)、眼球追踪(七鑫易维)、AR(小熊尼奥)等。

√我们也投了一批移动互联网消费类方向,应用商店、游戏、分享经济和众筹等等。

√此外,我们非常看好分享经济和众筹,我们认为这样的理念在中国本来可以做很多创新的,但第一,用上的地方不对;第二,该用的地方没有用到。

√接下来就进入了垂直领域,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广告等方向。这是我们当时投资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unaht.com/xyjt/6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