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没有真正经历过SARS的人,这几天,我看新闻的视线都离不开武汉肺炎,但一边看,却一边觉得历史其实不断重覆,但人类却没有从中学习;而这种感受最深的一刻,是看到了一篇报导,指学者按当时资料分析,认为病源为蝙蝠。看罢文章,我直接菊部一紧,胃部一缩,目瞪口呆。然后网络上开始流传武汉市场的野味价目表,孔雀、骆驼、鸵鸟、松鼠、刺猬,应有尽有,甚至连当年被认定是SARS源头的果子狸,依然能在表上找到;然后,著名猎奇性网红华农兄弟的竹鼠……然后然后,终于看见了那张蝙蝠汤(福寿汤)的图片——对,就是那张蝙蝠像死神一样,望着令人心寒的图片。再然后,看很多新闻下面的评论,我发现很多人竟然都不知道,当年SARS消失,主要是气温因素,它并没有被攻克或者治愈,到现在都没有疫苗,更别提什么特效药了。其实,刚开始非典病毒的源头是锁定了果子狸,年才确认了蝙蝠,果子狸不过是个中间宿主,可那已经是14年后的事情了。很多人以为既然人类已经战胜过一次SARS还怕什么?对不起,没有,人类从来没有战胜过它,而是病毒暂时放过了人类。年,它卷土重来了。维基百科上说,尼帕、亨德拉、埃博拉、马尔堡、SARS这些近50年来出现的最致命病毒,携带者都是蝙蝠。蝙蝠本身就对大量病毒免疫,而且在飞行状态下体内温度能上升到40摄氏度杀死病毒,因此它成为了许多流行性传染病的源头。于是,原本对蝙蝠没有什么伤害的病毒,就此在人类的身体找到舞台,大展拳脚,掀起腥风血雨。以前看《红楼梦》就琢磨,为啥大观园里的主子们都是横死的,林黛玉是肺病,咳嗽、吐血,年纪轻轻就死了。情雯是疑似肺病,发病十几天也死了。薛宝钗、王熙凤、秦可卿,都是老病号,巧姐是天花,王子腾、林如海暴毙,宝玉的哥哥贾珠早夭。现在总算知道了,看看他们办的年货吧:獐子、狍子、熊掌、野鸡、鹿肉等一堆野生动物,一年中秋还整了道硬菜——风腌果子狸。也就不难明白,新世纪的2场流行病灾难的源头都是中国了。所以,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爱吃野味?鸡鸭鱼牛羊猪不够好吃吗,还是说野生动物有圈养动物所无法提供的独特的营养成份?以一个土生土长在中国,经历了农村到城市巨大生活变迁的农民来说,以上两种答案都不稀缺。在中国,有一种鸡叫“走地鸡”,有一种蛋叫“土鸡蛋”,任何的菜市场、饭馆,只要标榜自家的鸡和蛋是以上两种,就自觉和其它人卖的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立刻高贵起来,也就可以理直气状的抬高价格。当然,影响价格的是供需,人家之所以能卖高价,还不是因为吃这一套的人多了去。你可能要问:那和野味有什么关系呢,这又不是野味?是的,“走地鸡”和“土鸡蛋”都不是野味。然而,和“圈养鸡”以及“洋鸡蛋”相比,它们却是从“感观”上更接近于野味。毕竟,野鸡都在山里,想吃,没那么容易。那如果你要问这个更贵的有什么好,十有八九的人会告诉你:好吃,营养好。好吃,也许是有的,毕竟这玩意就是主观感受,没法量化,更别说它和做饭人的厨艺还关系巨大。然而营养好,却是一件可以验证的事。但假如你告诉他,经科学检验,这两种鸡以及这两种蛋在分子结构及主要成份上并无显著差别,他多半是嗤之以鼻的。因为老祖宗告诉我们,越是纯天然的,越是好的,老祖宗说的能有错?那假如你再告诉他,如果老祖宗说的就是对的,那社会应该是越来越差了才对,毕竟现代工业都是在破旧立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啊。他就会更理直气状的回怼你:现代工业也不是万能的!你就只能被气哭了。于是他继续吃他的“走地鸡、土鸡蛋”,你继续气鼓鼓。如果事情仅仅停留在“走地鸡、土鸡蛋”上,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花钱买开心,商家也有的赚,GDP还能创新高,皆大欢喜的事。可事情,坏就坏在万物皆有联系。他信老祖宗,老祖宗告诉他的事,可不是只有走地鸡。老祖宗说花胶可以壮阳,于是加利福尼亚湾的石首鱼就遭了殃,还连接灭绝了小头鼠海豚。说起来小头鼠豚,特别无辜。本来中国人要吃的是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但因为小头鼠海豚和他们是邻居,经常被用来捕捉石首鱼的刺网所伤,无辜丧命。目前,小头鼠海豚的数量,已经下降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种族灭绝只是时间问题。但你可别以为无辜的只有小头鼠海豚,其实就连加利福尼亚湾的石首鱼,也是死得不明不白。原本,中国人吃的花胶,自然是来自中国海域,最名贵稀有的,是东海黄海一带的黄唇鱼。后来,黄唇鱼被吃完了,而中国依然有那么多人的阳需要壮,怎么办?只能去国外找。国外没有黄唇鱼,那就找长得像的,反正那些长年“阳虚”的中国人,求壮若渴,才不会去分辨,于是就找到了地球另一边的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石首鱼知道什么呀,祸从天降,无辜躺枪,眼看灭绝就在旦夕之间。据说现在,墨西哥政府已经允许人工饲养石首鱼,中国人的钱,舍不得不赚。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做为一个种群,也许足够幸运能够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而小头鼠海豚,可能已经没有了机会。很多人追捧的野味营养甚至是本末倒置的。比如鱼翅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本身既没什么味道,也不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它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质,胶原蛋白质缺少色氨酸和半胱氨酸,是不完全蛋白质,营养价值还比不上含有完全蛋白质的鲨鱼肉。被国人当着滋补珍品的燕窝也是如此。它的成分就是风干的金丝燕的唾液,再加上一些海藻、绒羽及植物纤维。唾液里主要有酶、粘液蛋白、碳水化合物及一些盐。这些东西在其它动物的唾液中也可以找到,根本没有任何神奇之处。但是,燕窝也变成了一种昂贵的商品,并支撑了一条从采集、加工到消费的产业链;东南亚沿海的金丝燕受到了毁灭性的捕杀。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说,中国人对野味的热爱,究其根源,是从古至今对于“天然”、“补”、“壮”的迷思。在中国,如果一个物种能吃,它就不能经常碰上,如果它好吃,就会变成稀少,如果它能入药,就会变得珍稀,如果能壮阳,那就会成为濒危。吃,对中国人来说,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的地步。吃哪儿补哪儿。吃猪脑补人脑,这个补如果是补智慧,真是让人犹豫。中国人在吃上,又可以挖空心思到残酷。在云南,有一种烤鹅掌,将鹅吊起来,让鹅掌正好踩在一个平底锅上,之后在锅下生火。锅慢慢烫起来的时候,鹅则不挺地轮流将两掌提起放下,直至烫锅将它的掌烤干,之后单取这鹅掌来吃。说法是动物会调动它自己最精华的东西到受侵害的部位,此时吃这一部位,补得很。这样的吃法已经是兵法了。回到这次野味肺炎上来说,不管是直接吃蝙蝠,还是吃了什么病毒的中间宿主,西医表示没有特效药,全靠患者自愈,国医们却各种妙方层出不穷,我看不如让这些国医妙手上一线算了,且不说我们老祖宗早有一方应对肺炎咳嗽,药方不是别的,正是蝙蝠。吃绝一种,甚至几种野生动物,似乎看起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然而,我还是要说,要敬畏大自然,能吃的,给你吃。不能吃的,别乱吃,都是有代价的。继续吃下去,打破物种界限,制造出超级病毒,陷整个人类于危难,你觉得可能也问题不大。但是,天道轮回,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维克多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