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ABOUTWRITING
吹灭读书灯,满身都是月
剪残写笔彩,一手皆为风
第6课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及引述材料(一)
?●○1.掌握材料作文立意的一般方法;
2.掌握转述材料、开篇引出观点的要求。
一、展示几则高考作文,明确材料作文的重要性及共同要求。
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审题:作文或答题前看清题目的要求(材料的内涵)
立意:确定文章中心,从材料中来,材料中必须含有这样的观点。
三、研读年高考安徽卷范文
(一)探索,让你认清本质
(事例论证并列)
(年高考安徽优秀作文)
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置于显微镜下,变成了有凸凹不平结构的五色翅膀,原来,是因为光线的照射才使其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海上的蜃景,沙漠中的城市,竟只是一片虚像。原来是光线的折射让你眼花缭乱。由此可见,生活中我们必须拥有一颗探索的心。探索,让你认清本质。
探索自然,让你认清自然美的本质。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任何一个细节之处都可能孕育着美,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有探索精神,你可曾知道处于洪水或大火中的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它们聚成一个球,越过洪水或大火中的蚂蚁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全集体,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你可曾知道凶恶的鳄鱼也会有温和的一面,安静张大嘴巴让千禧鸟觅食,这难道不是一种和谐之美吗?你又何曾知道苹果里藏着五角星,海底深处也会有着顽强的海星,海豚会不顾一切地救人,又或者花朵里也许藏着另一个世界,在自然中行走,善于探索。你便会发现自然有其美得令人炫目的一面。
探索社会,让你认清社会美的本质。
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是否为当今社会富二代、官二代的所作所为而寒心?是否为柴静的《穹顶之下》所展现的环境污染而对这个社会失去信心?认为它污浊,无可救药?那么,看一看另外一群人吧——坚守岗位的木拉提,心系祖国;忧国不谋生的师昌绪,拾荒助学的高龄老人,跳水救人的方俊明……套用鲁迅先生的话,他们才是社会的脊梁,社会的美与否,需要我们去看一看他们的行为,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探索心灵,让你认清心灵美的本质。
浮华的世界,我该去向何方?朝山谒水,扣经问史,回答的声音说:看一看你自己的心灵吧!静下心来,探索我的心里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决心;我的心里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我的心里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强与傲岸。这些,难道不是心灵的美吗?哦,我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跟着自己的内心,用心灵去探索,去发现。
古语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意并非让我们不相信我们所看见或所听见的,而是教导我们要学会探索。探索,让你不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探索,让你认清本质。
[简评]这是一篇极具考场特色的应试作文。从提出观点到收束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主体部分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中心论点,逻辑性强。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自己对美学基础的理解和把握灵活地运用于作品中。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对于高中生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作用是非常大的。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本文也是亮点纷呈:连续的设问,将问题带入论述的过程;取舍材料,将作者阅读的广度展现在读者面前。
1.找出影响立意的句子。
2.这几句话中,哪些字眼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