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两年,我是如何从建筑设计转行走进互联

祛白酊 http://m.39.net/pf/a_4336914.html
砥砺前行。从建筑到互联网(ID:gh_0beb6)原创文章已获得授权编辑

肖琪玲

猛然发现从18年6月毕业,已经快三年了。去年经过五轮的笔试面试,我接受了平安银行研发中心的产品设计师offer。除此之外还通过了vivo、珍爱网、货拉拉、风变科技几个公司的面试。准备过程中重新梳理了近两年的作品与经历,感慨颇多。

因此我决定把自己的经历写写,给诸位参考。

01转行伊始要问我最早什么时候有转行的想法,我很难说清楚。但当我回忆起过往的经历,会发现早在大二就在冥冥之中埋下了种子。乔布斯的演讲中有一段话我一直印象深刻:Youcanonlyconnectthedotslookingbackwards.也许当时做那些事的时候未曾想过会有别的“蝴蝶效应”,回头看的时候才知道它们的意义。我本科就读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大家都知道是个理工生占大多数,geek、nerd聚集的地方。印象中我在校期间学校有八个互联网创新组织,包括大名鼎鼎的Dian团队、联创团队(海豚浏览器创始人杨永智组建)、冰岩作坊(恋爱笔记的CEO付小龙曾参与)。我呢,凭着蹩脚的PS技术阴错阳差加入了八个组织里最不起眼的一个“视野网”做美工设计师。加入原因是队长招新时说这个组织成员每个月有几百块补贴,还有些公费团建聚餐什么的。对,你没看错,我最初并没有什么职业规划的考虑,而是一个零花钱比较少的大学生出于最单纯的赚钱动机。那时是年,互联网方兴未艾,还没有形成人人向往的行业波澜。智能机还不普及,诺基亚塞班系统还是主流。我当时买了一部三星安卓机,应该算是国内挺早的安卓用户了(这也能看出我性格上的特点,比较喜欢尝试新事物)。与此同时,我的本专业——建筑类风景园林,本科毕业生的薪资高达10w+,地产行业正处于黄金十年。与大部分建筑同学一样,专业成绩优秀的我只考虑如何在设计院与地产公司之间进行选择,从未想过要转行。在视野网,我主要负责的是每个月更新一次的电子书设计,也接触了一些web类的设计、海报设计。现在翻开那时候的设计粗糙简陋、不忍直视,但在当时锻炼了自己软件的使用,也得到了机会落地实现自己的设计,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PS:在视野网还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

△图为12年在视野网的设计作品,实在是黑历史

建筑系的本科五年,我发现自己对建筑行业并不是那么热爱,自己更喜欢自由度比较大的设计,而不太喜欢那么多的设计规范、国家政策等限制。而在业余活动中参与的一些平面设计比赛却拿了无数校内外奖项,其中比较有份量的是腾讯soso设计大赛的校园胜出奖。有种无心插柳的感觉,让我体会到平面设计的乐趣。还有一件小事,大四实习的时候曾有腾讯工作的同学问我考不考虑去做游戏美术,我记忆犹新,一口拒绝了。那时候想的是建筑行业赚钱多,自己也对游戏类不感兴趣,干嘛折腾去个不熟悉的领域。换做现在的我,我可能愿意去尝试,谁知道做了不会喜欢呢?殊不知,那时候单纯的我可能错过了一个财富自由的机会!(捶胸顿足ing)小结1.如果对自己本专业本行业确实不热爱,工作中痛苦大于快乐的时候,果断去寻找新的机会吧。2.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每个人都要多充实自己工作以外的技能。利用互联网的资源,成为斜杠人才。“铁饭碗”已不复存在,一不小心自己的兴趣可能就成为赖以生存的饭碗了。3.转行,也许任何时候都不晚。对于职业发展来说,年轻就想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是最好的。但是发现走错了路,继续走下去才是对职业生涯的毁灭。4.不要拒绝任何可能性,也许多年后回首那会是改变命运的机会。02决心转行本科毕业后我保研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选择保研其实也算是一种逃避,本来打定主意是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可实习的时候并太开心,对景观设计的工作节奏与内容都不满意,更不喜欢被甲方呼来喝去的工作体验。但那时候眼界不够,以为是平台不够好,想着也许读了研进入好一点的设计院会有所改变。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是行业的性质问题。读研的痛苦并没有比实习少,反而更多。研一下学期,我终于意识到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决定要转行。那时我男朋友在美国加州工作,想跨专业申请美国学校去找他。在此期间甚至无数次想过退学全心准备,最终出于各种原因还是坚持到拿了学位。决定转行申学校之后,我自学考了托福,拿到了98分的成绩。同时开始自己准备做作品集。那时候我最想学的专业是动画,因为从小最爱的电影类型就是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动画。于是从零开始在网上找资料视频,自学原画设计、动画基础等等。不得不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段时间虽然很累,但却感到无比充实、开心。

△准备出国期间的手绘概念设计与人物练习

然而我的动画之旅却因一个意外戛然而止:男朋友的工作签证被拒被迫回国,并且短时间内无法回去。原本的读书计划就是建立在他在美国工作、要结束异地恋的基础上,这样一来我的读书计划就不成立了。那时是17年4月,国内的大厂实习招聘基本已结束面试。那段时间很困难,好在并没有迷茫。男朋友回国工作,我果断决定去找互联网类设计的实习。一方面是觉得自己有平面设计基础,一方面有些不了解行情的盲目乐观。我当时去网上看了一圈互联网行业设计师的招聘JD,觉得要求不难,我可以干。就准备了简历和作品集投了一波。有拿到网易有道的面试,可惜那时候准备不充分,没通过。最终选择了深圳一家编程教育公司的平面视觉设计的实习,来到了深圳。实习过程中我边网上自学UI设计的基础,边准备校招的作品集,并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经验与作品。那时候还踌躇满志的以为自己一定能拿到互联网大厂的校招offer。因为自己的本科朋友当年进入bat并不困难。但我忘了,我所处的互联网环境已经是年。这三年里,互联网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我并没有看得上的行业,现在已经是挤破头的热门。互联网的薪资水涨船高,优秀应届生能拿到几十万甚至百万的高薪。UI设计作为互联网行业相对门槛低的职业,已经逐渐饱和。讽刺的是,由于建筑行业红利已过,普通毕业生的身价与十年前并无二致。17年校招的过程是一个被泼冷水自我认知的过程。自己投简历的时候甚至挑挑拣拣,只选择性投了一些喜欢的公司,没有广撒网。结果是,一二线大厂面试全军覆没。后来才知道,大厂的UI设计几乎不招校招生,全国范围内只招个位数,那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出于未来前景考虑,我也不太想只做视觉设计,还是想往UI方向发展。因此排除了运营设计、平面设计的岗位。那时候自己的信心到达谷底,每天都很焦虑,但也没闲着,实习下班后也一直在学习,练习sketch软件,阅读行业书籍,补充作品集。想来那也是自己进步最快的一段时间。△实习期间的UI设计练习有些同学为了快速入门会选择网上报课程班学习。我没有报班,一方面我觉得学习主要靠自觉,另一方面根据自己参与一些公开课的经验,觉得大部分的课程含金量没有特别高,且收费非常昂贵(几千到几万不等)。很多老师教的东西比较浅显,网上都有免费的资源,也可以买一些书籍系统学习,成本不会很高,就看自己愿不愿意去学了。包括自己之前考托福也是全自学。当然我的经验适合自制力极强、计划性强的同学。对于自制力差、不知如何入手的同学,报班可以督促自己学习,也是合适的。回到17年末,也许是自己的拼命被上天眷顾,我被联想深圳实验室的leader捞到,偶然进入了联想进行UX实习。我现在依然很感激我联想的leader钱广锐,目前他已成立了自己的AI公司探智立方——已经是业内很有名气的新秀公司了。那时他并没有在意我转行的背景,给了我很多机会,并且一直鼓励我。这段实习让我经历了很好的B端机器学习的项目,也认识了很多特别优秀的小伙伴。从联想离开后,我与他也一直保持很好的关系,为他的创业公司做了很多UI、品牌方面的设计。那时没有考虑留在联想,是觉得联想氛围还是偏保守,做事流程比较长。我所在的深圳团队不是核心部门,而且leader也要离开了。并且当时规定实习要满六个月,也没能保证自己可以留用。自己考虑到影响校招的风险,拿到了三代人正式offer之后便离开了联想。小结1.我们应该庆幸,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学习资源都是免费的。2.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沉淀好自己,我们靠的不是运气,是实力。3.大厂的经历是非常大的加分项。如果有机会,动用一切资源进入大厂实习或工作。如果不能,就选择可选择的最大最知名的公司。工资,应该是最后应该考虑的东西。03快速成长毕业后进入一家互联网医疗垂直领域top1的创业公司工作,UED组的前辈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公司虽然不大,但对应届生的培养较为系统。首先应届生有半年的保护期,不需要对业务进行考核。另一方面有导师进行辅导、布置作业,有系统的培养计划。我从一个野路子的自学设计师,在实践与培训中学到了UI的各种规范,也接触到插画、字体设计。虽然在第一家公司实习加正式入职只有半年,但为刚入行的我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期间的设计练习

后来公司架构调整我被单独分到一个业务组,业务是G端的Web数据大屏设计。我考虑到移动互联网才是未来,如果接触不到手机端设计,对于我未来发展有很大局限,于是选择离开了第一家公司,来到了与我本专业相关的互联网+地产的软件服务公司。在第二家公司,业务方面我做起来比较游刃有余,因为学了八年建筑,对地产行业是再熟悉不过了。另一方面我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设计方向,主要工作是进行手机端的小程序设计。这家公司的节奏很快,业务需求多,经常一周上线一个版本。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公司缺乏产品经理这个角色,所以UI也肩负着一部分产品的工作。在这一年多的工作里,我的技能更加全面了,产品、交互、视觉都有做,也有过项目负责人的经历。△主责设计项目之一:华润全国官方售楼处现在流行一个词“全链路设计师”,意思是如果一个设计师只会画图,其实是没有竞争力的。现在阿里的智能作图工具鲁班,几乎都能取代一些低级视觉设计师的工作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就我自己而言,我的视觉设计肯定不会是优势。因为UI设计师绝大部分是美院或美术生出身,而我在美术审美基础方面是绝对比不过他们的。更不用说一些从非互联网时代就入行的大神设计师。在工作实践中我慢慢发现自己的优势在于产品感与交互逻辑方面。而且对于UI设计来说,艺术性并不是最重要的。UI的首要任务是用设计更好实现业务的功能需求,再高一层的追求才是怎么给用户留下记忆点。利用自己比较全面、逻辑性强、沟通能力强的特点,我将自己定位为产品UI,视觉设计兼顾交互与产品,未来计划往产品设计师发展。事实上,我拿到的新offer岗位也叫做产品策略。未来UI的趋势肯定是以业务为导向,细化分为产品方向以及运营视觉表现方向,而我的选择是前者。对于刚入行的应届生来说,我觉得系统学习、养成规范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工资并没有那么重要,我初入行工资不到8k,比不转行工作可能还略低些。初入行的设计师薪资不会很高,企业都是要看产出的。但如果自己注意提升,三年内薪资翻翻也不难。在繁忙的工作中,一定要多多充电,看看网上大厂的规范、工作流程是怎么样的。入行就进入大厂工作的设计师毕竟是少数,而在小厂工作的朋友们,由于工作环境的局限,不能接触到更加规范、全面的流程,因此自己一定要在私下补充起来。这样一来自己既有小厂什么都接触过、技能较为全面的经历,又有自己对行业与技术的深入思考与提升。个人认为这样对于设计师来说是成长最快的。当然,我自己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理论上每段经历尽量在一家公司呆满两年比较好,会有相对完整的项目经历。我本身研究生毕业年纪大且半路转行,对于时间的焦虑更为严重,需要快速成长与试错,因此跳槽相对频繁了一些。我后面会注意尽量少跳槽,如果五年内跳槽3次,估计HR这一关就过不了。专业上,距离成为自己理想的设计大神,还有很远……小结1.工作中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2.不要陷在自己的繁忙工作中,丢掉反思与总结。输入和输出,同样重要。3.自己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不利于自己实现最终目标的工作,要懂得取舍。最后,祝每个追求自己理想的人都能如愿。转载授权:请联系原作者版权声明:内容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未经许可,禁止以「计成」编辑版本转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tunaht.com/xydl/6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